首页/ 专题专栏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正文

黄振亚:琼崖的抗日脊梁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5-08-22 09:55 作者:任明超

8月14日,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红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骆行锋带领村内党员,前往黄振亚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重温历史。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抗日英烈黄振亚的烽火人生,让年轻党员们深受震撼,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与国家共筑繁荣的时代使命。

1905年,黄振亚出生在儋州市海头镇的新坊井村。黄振亚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4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到上海读大学。黄振亚读书期间,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他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6年1月,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黄振亚返回儋州从事革命工作。同年8月,县总工会成立,21岁的黄振亚当选为工会主席。他深入各乡镇,到处发表演说,发动人民群众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不久,他返回海头家乡,领导农民反抗土豪压迫,推动了儋州革命向前发展。

黄振亚发展了一批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海头、排浦地区又成立了一批乡村党支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黄振亚遵照县委指示,大力宣传我党抗日政策,积极组建革命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他领导海头地区组建了抗日武装中队,后编入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

在黄振亚的指导下,地下党员、国民党二区长符华林和二区警察分局长符植栽以警察队为基础,成立了100多人(枪)的儋州二区抗日游击队。1938年3月,县委在光村乡万安农场召开各区委书记会议,号召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支援前线抗日”。会后,黄振亚返回海头地区,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建武装队伍,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日同志会”“青抗会”“妇救会”等,发动大众参军参战。海头区共捐枪30多支,全县合计150多支枪(人),由黄振亚等率领,参加著名的“云龙改编”。改编后,黄振亚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行政书记。

1939年4月,日寇入侵儋州并对儋州实行“三光”政策,屠杀人民群众。5月11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联合国民党第三、第四游击大队在东成至洛基的黑岭公路地段伏击日军,为第三大队抗击日军揭开了序幕。

6月9日,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村庄翰苑村,国民党游击大队及村里农民武装奋勇迎击敌人,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黄振亚闻讯后,率领全大队跑步前往增援,于下午3时许,配合农民武装,在日敌背后开展猛烈火力攻击,将日敌打得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我军民乘胜追击至东成墟附近才收兵。这一仗震动了全县,增强了人民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黄振亚之名也从此令周边日军胆寒。

1940年4月初,35岁的黄振亚协助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工作,赴儋州组建第六大队。他率领20多名干部、战士和军械工人途经儋州东成抱舍墟时,与日军相遇,在枪林弹雨中壮烈牺牲。

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经远去,黄振亚的抗日救亡事迹在他的家乡儋州市海头镇一直口口相传。2014年9月,黄振亚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作为共青团海南省委派驻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骆行锋于今年1月到海头镇红洋村任第一书记。他表示,黄振亚烈士精神已深深根植当地,在英雄前辈精神感召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海头镇邻近海南自贸港洋浦重点园区,群众已从自贸港建设中受益,收入增加、日子红火,这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正深度融入自贸港发展,迈向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